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与建筑对话,触摸一座城市的创新精神

来源:城市建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建筑是人类聪明、才智与创造力的结晶,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与独特的个性。充满创意的城市建筑可以代表一座城市的创新精神、文化象征、审美品味、地标符号、时代缩影,

建筑是人类聪明、才智与创造力的结晶,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与独特的个性。充满创意的城市建筑可以代表一座城市的创新精神、文化象征、审美品味、地标符号、时代缩影,可以称得上是这座城市的亮点名片。世界上知名的国际性大都市都有其雄伟、优美、富有独特审美的建筑,如纽约帝国大厦,悉尼歌剧院,上海东方明珠,台北的101等等。 苏州工业园区并不乏特色的创意建筑,“小鸟巢”文化艺术中心,流光溢彩的李公堤,双子星般存在的环球188,“网红地标”东方之门……这一切都映射着这座新城的繁华。 目前最受苏州市民期待的,正在崛起中的苏州中心,在最近基本完成了整体建筑和外立面。相信在未来,它将与周边的建筑群构成新的苏州城市天际线。 城市共生体,建筑新概念 莫栋升,苏州中心项目指挥部原副指挥长,作为苏州中心项目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见证了苏州中心的成长,也目睹了园区规划建设中的创新之举。在莫栋升眼中,苏州中心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综合体,也是园区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以“城市共生体”的新概念来诠释了城市的建筑创新。 在莫栋升看来,苏州工业园区本身就是一个共生体,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与顽强的生命力,如李公堤、文化艺术中心、博览中心等。“李公堤有着李太守的历史故事,它被打造成了一条苏州的传统商业水街;文化艺术中心立面造型采用了丝绸的纹理;博览中心,从上往下看,它是一把打开的檀香扇。我们苏州中心虽然总体的风格是时尚的,但在这个主基调上也融合了苏州的传统特色,比如说苏州的水文化,在设计的时候就结合了周围金鸡湖的水元素,设计出水幕墙、叠水台阶、相门塘水景观带等。” 而在建的苏州中心也正以产生集聚效应的“共生”业态方式,打造着市域的“苏州中心商圈”。作为苏州的中心,苏州中心更要担负起城市共生体的职责。 总建筑面积达113万平方米,涵盖七栋塔楼和一座大型购物中心的苏州中心涵盖了商场、办公楼、公寓和酒店四大业态。“项目多业态混合,融地上建筑与地下空间于一体,打造有别于传统综合体的新形态,形成辐射带动城市经济、孕育城市活力的城市共生体,建成后将成为苏州市的重要地标、城市名片和顶级商务商业中心。”莫栋升对记者表示,我们希望用心打造这个平台,让各种业态和发展机遇于此交汇并共生。 另外,从外观来看,苏州中心与周边建筑也共生共美,从高度布局、外立面风格轮廓线及外形肌理方面都进行了统一。“苏州中心的建筑群统一立面形态、统一建筑风格,与周边建筑一起形成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建筑组群,并通过塔楼高度变化创造出富有韵律的城市滨湖天际线,形成了苏州市域CBD的整体形象。”莫栋升说。 “共生一体化”是苏州中心最大的一个特点,现代的人们愈发渴望能够拥有一个理想的城市空间,它可以满足生活、工作、休闲等多种需求,无需选择便可享受进退得宜的从容,在每时每刻都有值得回味的体验。 “苏州中心如此大的体量,相当于整个的上海徐家汇商圈。在这个商圈中高端的、时尚的、设计的、家庭的、住宿的、旅游的、吃喝玩乐,不同定位不同需求,都应有尽有。苏州中心恰恰让这一切都共生在一个综合体内。这样的共生一体化,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环境,不需要动车出门,在这里就可以获得想要的一切。”莫栋升说。 苏州中心,可以让24小时都精彩无限。“城市综合体最重要的是人24小时的活动,每一个小时,每一个点都能有活力有人气。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在这里发现新东西,每天的人生都可以有变化。这才是城市综合体带给城市的一种变化。” 甘愿做“配角”,渲染最美金鸡湖 人们都喜爱在欧洲逛街,因为比起被关在一个“大房子”中,那天、地、湖、色相融在一起的街景更让人感到舒适自然。 城市的的魅力在于它的街道,苏州中心尽可能地将人流向外部延展,将楼宇、步行街、景观带以及商业人气相结合,实现功能和景观的共生,建筑与湖的共生。 高楼、奇楼,世界各地都,但是金鸡湖对于苏州来说是唯一的。所以苏州中心,衬托的了城市的主角——金鸡湖,苏州唯一的金鸡湖。所有的良辰美景都围绕着金鸡湖这一最美主角。“建筑和湖,在这里是一个互动关系。苏州中心与金鸡湖相辅相成,活力四射。但在金鸡湖面前我们宁可做个配角。” 为了不让金鸡湖成为楼房的景观,就连楼的高度,苏州中心也做出了控制,基本在200米左右。“因为楼层越高,望出去的湖面也就越小。最好的建筑,就是一进入这个建筑其中,就能切身感受到金鸡湖,并非只能和它遥遥相望。”有风,有光,有水,有温度,在任何的角度都可以看到天空,都能感受到这个城市开放的角度。 另外,苏州中心在公共场合方面也增加了许多高质艺术品,让来此的人们都能够均匀地享受到城市给他们带来的价值,让每一个人都能放慢脚步享受艺术,贴近艺术,感受真正意义上的“金鸡湖公共艺术长廊”。 跳脱水泥森林,迎接一个绿色花园 “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这句话可以看成是中国人对于建筑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建筑被人创造,应取悦于人,造福于人。 科技以及建筑技术的提高,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造就了一座座现代之城。可当科技越来越发达时,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太多钢筋混凝土造出的水泥森林似乎让生活变得单调无味,人们开始渴望和寻找小桥流水,绿水环绕、规划有序、绿荫夹道的记忆。这恐怕就是杭州西湖商圈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绿色是城市环境的生命之色,将建筑与绿化有机结合实现“绿色最大化”,让城市与自然生态的高度融合,满足人们俯视、平视、仰视等不同方位欣赏城市景色的需求。 苏州中心这一超大型城市共生体,便创造了这样一个大家向往的空间,它旨在保留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然。既是远离城市嘈杂的绿色空间,又是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这种双重时空的融合,正是现代人对CBD里的城市绿洲的需求。 苏州中心整体绿色景观设计范围高达2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拙政园或20个狮子林的面积。苏州中心利用裙房屋顶和过街平台打造了一个大型“空中花园”,结合 “四季有花,四时有果”的设计理念,通过植物的形态及色彩的变化,赋予建筑物不同的季相美感,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白昼黑夜,来此的居民或游客随时有景可赏:在紫藤廊架下休憩聊天,在空中花园体验四季缤纷,在喷泉广场、许愿池邂逅浪漫…… 苏州中心景观设计借鉴了苏州传统园林四季造景的手法,强调层叠空间及私密性,营造出山环水抱的环境生态。在闲暇时漫步屋顶花园,闻独有的清新香气,赏大自然美妙的景色,可驱散工作的疲劳,收获身心的放松。 由于紧邻金鸡湖5A级景区,为实现CBD立体都市景观空间与水岸开放空间的无痕联结,苏州中心建设了两座湖滨连桥与香樟林、金鸡湖水岸无缝连接。通过湖滨连桥,可以从星港街东北部的香樟林进入苏州中心空中花园,绿化景观与建筑形体之间融为一体。两座连桥延续了空中花园“四季有花”的绿化设计理念,通过对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了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虽由人作,宛若天开,为钢筋混凝土林立的城市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苏州中心综合多元化景观元素与周边的开放空间和广阔的绿色空间,实现了建筑群与广场公园的连贯过渡,浑然天成,建成了独具特色的“人行漫步体系”。天凉气爽,出门踏春,漫步在这条连接苏州中心建筑群、步行街、空中花园、湖滨连桥、香樟林的绿色人行路线上,收获无数美景,甚为惬意。 “空中城”“地下城”,让一切变得更近 便利的交通是激发城市活力的一个装置,因为这个神奇的装置可以直接带动人流。四通八达的交通组织能保证建筑与城市间密切联系,让建筑和人,城市和人变得更为亲密。 身为多业态融合的大型城市共生体的苏州中心创新地以“地下城市”、“立体交通”、“管线综合”的理念,打破在各个地块内独立组织交通的传统方式,按照“人车分流”的思路建立了一个“速度交通”。“在一个城市里,融合通过不同速度的交通,引爆城市内在潜力,外圈是轨道的速度,内圈是人步行休闲的速度。” 花园屋顶平台,在建筑群间构建起空中连廊,将苏州中心内各栋建筑和城市广场有机连接,营造了舒适宜人的城市人行系统和空中花园。同时,在办公楼楼顶还设有直升机停机坪,俨然一个“空中之城”。 在“地下城”交通方面,以轨交和隧道为基础,建立由地面、地下一层、地下二层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将地面尽可能多地开放给步行者。在地下一层,人行系统与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无缝对接,将主要交通流量导入地下,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在地下二层设置市政环路,车行交通和星港街隧道直接连通。地下设置约6000个停车位,统一整合各街区的地下道路,建立交通环路。作为如此大体量综合体项目,苏州中心通过综合开发地下空间,既减轻周边交通负荷,又统筹了区域停车容量。 此外,根据规划,星港街隧道建成后,星港街上方将设南、北两座过街景观天桥——湖滨连桥。其中,湖滨南桥将跨星港街展开分支分别至湖滨新天地与湖滨公园;湖滨北桥则跨星港街展开分支至香樟林。市民可通过湖滨连桥步行至金鸡湖、香樟林等地,充分感受建筑形态与生态环境的完美融合。 最后,莫栋升表示,作为新城创新建筑代表的“苏州中心”来说,应当对得起自己的名字,在未来要与苏州共生发展,相互支撑,最终成为这座新城独一无二的城市二维码。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网址: http://www.csjzbjb.cn/qikandaodu/2020/0821/642.html



上一篇:城市建筑中的课程资源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地球日记(五)

城市建筑投稿 | 城市建筑编辑部| 城市建筑版面费 | 城市建筑论文发表 | 城市建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城市建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