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乌托邦的消逝保罗奥斯特早期小说中的城市书写

来源:城市建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保罗·奥斯特被誉为美国最具实验性的作家之一,他早期作品多关注城市以及城市人的生活状态,经常描述混乱城市中疏离异化的都市人和无序杂乱的城市景观。现代文学从根源上就与

保罗·奥斯特被誉为美国最具实验性的作家之一,他早期作品多关注城市以及城市人的生活状态,经常描述混乱城市中疏离异化的都市人和无序杂乱的城市景观。现代文学从根源上就与“城市”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城市。奥斯特的城市是纽约,在《纽约三部曲》的开头,他说道:“纽约是一个不知疲惫的空间,充满迷宫般的无止境的台阶,无论他走多远,无论他对它的街区和街道了解得多么透彻,它总是给他留下迷失的感觉”。同样,社会学家米歇尔·德·塞托也将纽约定义为一个充满欲望和野心的城市。从世贸中心的顶部看,这座城市似乎是“由纪念性浮雕中的阵发性地点组成”。而他面对混乱无章的城市景观所给出的建议是,通过一系列的日常生活实践作为“战术”进行抵制,从而达到自我的诗意栖居。

一、乌托邦之幻

德塞托的“抵制(resistance)”理论是以行动、意识和价值观为基础的生活美学跳板,是一种生活实践,包括许多“微观实践(minor practices)”,如走路、阅读、运作甚至是“拼贴(bricolage)”。这意味着大众或弱者可以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利用强者或“专有人(the proper)”所施加的限制,创造一个拥有自我记忆、摆脱“专有场所(proper place)”控制的新的自由空间。

德塞托赞扬战术为“弱者的艺术”。奎因的反抗始于他的名字,在出版这本书时,他被称为威廉·威尔逊;在写故事时,他成为马克斯·沃克;在跟踪目标时,他扮演保罗·奥斯特的角色。任何名字都指向他,但没有名字属于他。他是奎因。在这些名字的保护下,他似乎享受着成为奎因的自由。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份,他通过伪装来完成“微观实践”。后来,在奎因和作家保罗·奥斯特的谈话中也出现了同样的名字“诡计”。书中的保罗·奥斯特怀疑唐吉诃德的作者应该是唐吉诃德而不是塞万提斯。他说道:是唐吉诃德设计了贝南格利四重奏。他不仅选择了作者,而且很可能是他把阿拉伯手稿翻译成了西班牙语……塞万提斯雇佣唐吉诃德来解读唐吉诃德自己的故事。

堂吉诃德设计了书中的一切,目的就是为了反映他的荒谬,测试他朋友们的宽容程度,也是为了证明他的身份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定性。这些谈话鼓励奎因不断地进行抵抗。

保罗·奥斯特曾在一次采访中声称,他写了一篇关于人类生存的文章。战术是在沉重的生活负担和严密的策略监控下诞生的,它更强调生存的机会。因此,德塞托的“战术”适用于生存在社会边界的人。奎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把个人需求压缩到最低层次,以适应极限,保持活力,获得了对生命的新认识。

《幽灵》中,布莱克最强烈的反抗则是雇用布鲁作为他生活或是存在的见证人。正如萨特所说,观察是最原始的一种途径,是用来保持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建立关系,同时也与观察者建立关系”的主要手段。因此,他的观看“对主体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它迫使主体通过人的互动来建构自己”。对布莱克来说,他需要寻找他活着的证据,把他看作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实体。由此也可看出,布莱克的悲哀,只能在别人的监视中才能证明自己确实是活着的人。这种悲哀也是千千万万生活在这座城市中都市人的悲哀,他们在城中迷茫、流离、混沌不堪。这也从侧面证实奥斯特的城市观此时也是无序迷茫的,这时候的城市是破碎的、分裂的,没有规律可循。尽管有反抗,也注定这样的“微观实践”收效甚微,这是由当时的时代大环境所决定。

二、乌托邦的消逝

波德莱尔把后现代城市誉为死亡之城,“公墓不存在了。因为现代城市正在发挥公墓的作用:它们就是幽灵之城、死亡之城。”。城市的死亡意味着都市人精神世界的荒原。在奥斯特早期作品中,城市多为一片虚妄之态,或充斥着暴力、或填充着破碎的灵魂。

奥斯特曾在《孤独及其所创造的》说到:“记忆,与其说是我们身体里的过去,不如说是我们活在当下的证明。如果一个人要真正地存在于他的环境中,他就必须不想着他自己,而想着他看见的东西。他必须忘记自己,以便存在于那儿。而记忆的力量便出自那种遗忘。这是一种活着的方式,于是什么都不曾失去”。所以,记忆是奥斯特小说中反复强调的东西,拥有记忆就拥有自我,没有记忆的城市则不复存在。

《末世之城》就是以主人公安娜回忆的口吻展开,记忆则为书写,“不久之前,我穿越梦境之门到达某地,著名的毁灭之城就在那里”。在这座混乱虚无,临近崩溃的末世之城中,街上什么也没有,只剩废墟和垃圾,安娜开始的职业就是拾荒人,这座末世之城就是纽约城的未来写照。其实,捡垃圾对安娜来说也是为了生存所采取的“战术”,借此不仅可以维持生计,还可以在街上游荡,做一个“闲逛者”来打听哥哥的下落。更重要的是,通过捡垃圾,可以给垃圾进行整理。正如《玻璃城》中语言学家老彼得那样,在纽约街区闲逛捡垃圾。此举可以看作是对自己生活或者这片混乱之都的重新整理、分类甚至重建,使无序变得有序。但是这些“微观实践”在巨大混乱的城市机制面前微不足道,势必阻止不了这混乱的世道。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网址: http://www.csjzbjb.cn/qikandaodu/2021/0415/1455.html



上一篇:论沈从文丈夫里被遮蔽的声音
下一篇:谁为城市代言

城市建筑投稿 | 城市建筑编辑部| 城市建筑版面费 | 城市建筑论文发表 | 城市建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城市建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