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发展现状探究

来源:城市建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绪论 综合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将各类市政管线集于一体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在国外又称“共同沟、共同管道、综合管沟”等。我国具有管廊意义的工程早有实现,但目前为止的

1 绪论

综合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将各类市政管线集于一体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在国外又称“共同沟、共同管道、综合管沟”等。我国具有管廊意义的工程早有实现,但目前为止的管廊项目规模较小,也未推广使用,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相关事宜,自此我国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正式拉开了帷幕。参考借鉴国外“共同沟”的概念,采用综合管廊建设,将各类管线纳入地下综合管廊,既解决了当期市政建设最为困难的“马路拉链”问题,为城市景观环境“减负”,又可对管线进行管理维护,延长使用寿命,保障管线安全,总体实现城市建设管理的集约化和可持续化。因此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民生工程,越来越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的标准之一。本文提出当前综合管廊发展的问题所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推动综合管廊的建设发展[1]。

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科学系统性建设规划,规划执行力度有限

缺乏系统规划综合管廊系统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其网络系统规划应先于建设完成。然而目前我国各城市的综合管廊建设大多以孤立的试点工程为主,对于城市全市域内的管廊建设需求、线路布局、断面形式、建设时序等缺乏科学系统性的分析和规划,建成区管廊覆盖率低,建设规模小,服务范围有限,存在“投资省、断面小、管线少、局部化、枝状化”的特点,无法最大程度发挥综合管廊的建设效益。此外,由于规划方法的不完善与对理念理解的不深入,综合管廊系统的层次等级较为模糊,已建设的管廊主要以支线管廊和缆线管廊为主,市区范围内的干线综合管廊极少。随着中央大力推广综合管廊的建设,以及国外先进规划经验的交流分享,国内已开始推广全市域范围内的系统规划,如六盘水市、白银市等。

2.2 设计施工技术偏传统,老城区建设成本过高

目前国内地下综合管廊的断面设计普遍采用矩形单舱或多舱形式,在人员出入口、管廊交叉口等特殊部位以及与其他地下结构共同设计的经验相对缺乏,后期由于设计缺陷造成的运营管理问题不断。此外,综合管廊的施工仍以明挖现浇法施工为主,机械化程度不高,施工质量低下,后期结构渗漏及变形缝开裂频发。老城区由于受到道路交通和周边建设条件影响,无法采用大面积明挖法施工,相关暗挖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尚有不足,尤其利用盾构法或顶管法施工的圆形地下综合管廊缺少设计和施工实践。

2.3 运营管理水平落后,管理成本偏高

地下综合管廊由于高昂的运营维护成本,加上收费机制不明朗,管廊运营存在困难。目前综合管廊主要以人工管理方式为主,效率低、成本高;设备维护水平低下,寿命短,故障率偏高,维修成本高;廊体节能措施少,耗能严重。这些问题都导致管廊运营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为此亟须引入更高效、更低廉的管理模式和技术[2]。

3 促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的措施

通过对我国综合管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综合管廊的介绍,探讨了目前我国综合管廊的发展中的技术、施工、运营管理等现实问题,提出我国综合管廊建设还需要寻求高质量发展路线。因此应该做到:

完善相关立法标准体系。目前国内管廊方面标准不多,各地方标准完善程度也参差不齐,应该尽快建立完整的综合管廊标准体系,完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管廊建设质量和运营管理的科学合理性,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重视管廊建设规划、运营管理。综合管廊的建设最好同新城区开发、旧城区改造、城市地下空间建设、道路拓宽、新地下管线铺设等项目结合进行,也应该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管廊运营管理模式。

加强技术创新研究.在当前综合管廊建设规模日趋增大的情况下,要加强管廊施工工法的技术创新,加强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的标准模数化研究,加强管廊建设、运营与BIM技术、信息化平台技术的相结合,加快与智慧城市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相融合,从而实现智慧管廊建设。

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而言,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中,可设立专门的部门、制定专门的机制,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方和施工方联系到一起。由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量大,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状况,且不同的管线有不同的管理方式,要将其整合,避免重复,安排专业的部门和专门的人员对此进行沟通是十分有必要的。且对于各个管线部门而言,清晰和明确的制度,能够有效避免部门之间因资金而产生的推诿、扯皮的现象,而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可以保障其科学有效施工,在施工过程避免浪费,对施工时间、经济的成本把控上,也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最后,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机制的建设上,要明确各机制的职责明细,最好是细化到人,对于人员需要遵守的各项条例也需要有严格和统一的标准,避免双标。此外,对于机制本身,也要制定相关的监督体系,尤其是面临这种巨大的工程,难免有极个别人员动歪心思,监督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保护机制反腐倡廉建设,更有利于机制长效运行。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网址: http://www.csjzbjb.cn/qikandaodu/2021/0708/1708.html



上一篇:分析城市社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新技术探讨

城市建筑投稿 | 城市建筑编辑部| 城市建筑版面费 | 城市建筑论文发表 | 城市建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城市建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