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城市化包装进程中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2)

来源:城市建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通过人造景观对文化进行传承与再现是缺乏生命活力的,对传统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是单一物质性的形态样式,而是一种对文化的记忆与尊重,具体表

通过人造景观对文化进行传承与再现是缺乏生命活力的,对传统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是单一物质性的形态样式,而是一种对文化的记忆与尊重,具体表现在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知认同度,表现在对生活的方式与立场态度。这些人造景观工程的建设把对地域文化的认识世俗化、表面化、商业化了。今天被称之为“历史文化街区”,还保留多少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呢?

(3)盲目的“拿来主义”加剧了地域文化的扭曲变形

近些年无锡城市建筑对于超高、豪华、新异的追求表现出极大热情,盲目引进国外设计师的惊世之作,把新奇怪异视为前卫时尚[3],在面子工程与显富心理的驱使下,建筑孤立于城市整体文化生态体系之外,投资者相互攀比呈现出一些超高层建筑群的体制景观。如今科技发达了,建筑施工技术强大了,但建筑文化却掉价了,城市建筑的高度不能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深度和文化个性,密集的高层建筑玻璃幕墙更多地是考虑奢华现代的外在视觉效果,根本不考虑光与声所带来的建筑污染。这些巨大的玻璃幕墙犹如悬挂在城市高空的定时炸弹,构件材料老化与未必健全的日常维护机制,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危害。

为了迎合崇洋心理,房地产开发脱离本土文化之底蕴,把追求新奇西化视为高档时尚,不加选择的“拿来主义”让无锡拥有众多以洋名字命名的住宅小区,“威尼斯花园”、“哥伦布广场”……罗马柱、巴洛克式的屋顶呈现奢华气派、惊艳显贵的西化景观在无锡随处可见,似乎太湖之滨的无锡已经整体搬迁到了地中海沿岸。这些现象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又使城市文化生态体系失衡。在这种表面繁盛的背后则是文化上的荒凉。今天,我们庆幸生活在已高度现代化的无锡。但是,在尽情享受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作为代价,那个记忆中的江南历史名城已经消失淹没。现今50岁以上的无锡人还能依稀记得旧时无锡城的模样,但是对30岁以下的年轻人谈起曾经有过的这些时,换来的是一脸茫然,由此带来的是地域传统文化根脉的割裂和断层。我们在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同时,精神上的贫乏日趋凸显,市民对城市的文化认同度不断降低,对城市文化的定位产生偏差,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淡漠,呈现一种浮躁、焦虑、空虚、自私的社会心态。我们无锡地域文化的发展与成果体现落后于苏州、南京等省内其他城市,如果任其惯性发展,“无锡是个好地方”将难以得到认同。

2.2 无锡需要学习和借鉴

无锡与其紧邻的苏州在地理位置、地域文化、生活习惯以及城市体量上都有着密切的可比性,无锡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比照苏州确实存在很多不足。同样从历史中走来,苏州的老城还基本保留水乡的生态原貌,一律粉墙黛瓦的低层建筑无声地诠释着最原本的生活气息,即使是公交车站台的设计也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元素,与城市整体风貌相统一。所有的现代建筑只有在苏州新城才能看到,老城和新城的城市定位特色鲜明、功能区分明确且互不干扰。这座古城的本土文化生态体系自成格局,她并没有一味摒弃,也没有一味拿来,它与外来文化甚至现代新新文化有选择地交流、交融,并保持着距离所产生美感。比如,由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并于2006年建成的苏州博物馆,其设计在充分尊重古城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结合了传统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之与原有的文化生态相协调,但又决不是“秦砖汉瓦”式的重复,处处传统又处处创新,是对从历史传统中走来的苏州最得当的现代诠释。苏州博物馆的成功在于她大气而不矫情,简约而不潦草,风姿卓越而不搔首弄姿,既厚重又明快,既守拙又富于变化。这样大的体量,不突兀不张扬,含蓄优雅仪态万方,充满古城文化,包涵水乡元素,穿越时空又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城市的高度、宽度、密度、广度是可以用数据去衡量的,但城市的精神面貌、个性风格、人文内涵只产生于人们对于城市建筑、城市景观的内在感受。城市是历史的沉淀物,城市建筑应该体现城市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指向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全球化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城市的趋同,但片面强调传统有可能导致与现代都市生活之间的鸿沟。在现代化的同时如何延续城市的历史传统,苏州博物馆作了一个有高度、有深度的榜样。延续传统是理解潜藏于传统中的审美情趣和深层思想本质,不是复制复古。在延续的基础上创新,不割裂传统,为传统注入新生命。代表地域文化外显的建筑设计既要与现代设计观念相协调,又要有本土传统文化意识的延续。一栋好的建筑是与地域文化、环境乃至社会习俗相融相合的,体现对人、对自然、对文化的尊重[4]。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网址: http://www.csjzbjb.cn/qikandaodu/2021/0717/1742.html



上一篇:城市建筑狭管效应风速增速模拟分析
下一篇:加强城建档案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城建档案数字化

城市建筑投稿 | 城市建筑编辑部| 城市建筑版面费 | 城市建筑论文发表 | 城市建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城市建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