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读城|建筑何以让城市文脉从容流淌?

来源:城市建筑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钱方: 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传统的城镇发展过程是历时性的,而非共时性的。它们大多经历了城市各个时代的发展演变和兴衰,渐渐形成了现在的样子。文化发展的历时性特征,

钱方: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传统的城镇发展过程是历时性的,而非共时性的。它们大多经历了城市各个时代的发展演变和兴衰,渐渐形成了现在的样子。文化发展的历时性特征,决定了共时性行为难以完成其积淀的厚度。那么对于新区建设如何做好文化表达,我的观点是循序渐进,不要一蹴而就,先尊重自然环境,满足城市和建筑的基本功能需求,尽量留白,用历时性的优胜劣汰打磨。

对于钱方的“代表作”,成都人不会陌生。大到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天府软件园F区、天府国际金融城+双子塔、四川省图书馆等等,小到神仙树社区服务中心,都是钱方的作品。

似是年轮,建筑既雕刻时光,又表达态度。以成都为例,不少生动的地标建筑近期亮相——成都自然博物馆,形似雪山,致敬蜀地峰峦;成都东部新区知也书馆,貌似行云,如同漂浮在公园上空的云朵。

所谓城市地标,即是突出城市背景的一种显性或隐性存在,它是可供审美的视觉形象表达(显性),是有精神内涵的向往之地(隐性),如历史传统街区、某个纪念场所等。地标建筑具备此时、此地、此事文化活动积淀的属性,能够体现或传承城市文脉,能够有态度地反映地域人文特色。

钱方:其实建筑成为地标的相关要素有很多,它可以是视觉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它与建造时代和设计者相关,与建筑所处的城市空间维度有关,如建筑处于城市中的某一个空间节点上。

像山像云,建筑恰似在表达城市的浪漫与从容。而形形色色、不同年岁的建筑生长于城市里,就构成了余味无穷的城市“巨著”,它承载了城市的记忆,字里行间透着城市的深度与温度。

在他看来,一座建筑与城市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基调越是合拍,就越具备能够“长长久久”的条件。

钱方:不会。城市和建筑作为人文空间符号的表意系统,每一个建筑在城市环境中都有其特定指代身份,建筑作为系统中的部分是要分清楚“主角”和“配角”的,并不是每个建筑都适合当主角。

红星新闻:什么样的建筑能够“长长久久地作为城市地标而存在??

那么,城市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又是什么样的建筑能够长久发声、被阅读?中国城市逐渐迈入存量时代的当下,新建筑与旧建筑的关系又将如何被诠释?

钱方

红星新闻城市新区怎样通过建筑做好文化表达?

钱方:通常情况下,改建的难度比新建的难度要大得多。

钱方:类比语言,一个单词如果不与其他词语产生关联的话,就形不成一句完整的句子,更形不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城市如一篇文章,其文脉也是如此。任何时代的建筑,漂亮也好、平凡也罢,都是一个时代印记的语言(词语),只有保留其特征性的部分(词语),接续相邻时代的关联,才能完整呈现城市的总体意义,包容城市每个时代的建筑语言,才有城市文脉的从容流淌。

所有建筑都是多元约束条件下的产物,只是改建的限制远大于新建,不是说想改成什么就能改成什么样。从经济成本上来说,改造的成本也比新建更高,但即便如此,依然要坚持既存建筑的留和改,因城市建筑文脉的传承和延续是无价的。

无论什么样的建筑,都可以成为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线索。一座城市有没有文化底蕴,人们能够直观地通过城市中不同时期的建筑来领略。有历史的城市本身也是博物馆,人们可以通过体验感受了解城市历史,那么既存建筑中所包含的诸多信息,便是人们感知的路径。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干打垒”建筑,经济、便宜、条件差,是极低造价建筑的产物,现在几乎没有年轻人知道这样的建筑了。如果留下一些这样的建筑,哪怕是不同年代的老厂房、老民居及历史街区肌理等,给后人聆听历时性建筑语言和历史信息的机会,对城市文脉延续的意义重大。

天府科技园F区(菁蓉汇)

其实成都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方面很具有代表性。成都骨子里的包容,决定了成都对传统多元文化的保有与热爱,同时对新文化现象的高接受度。这种氛围会让成都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诞生众多创新思路,更好地把城市文化的过去延续到未来。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网址: http://www.csjzbjb.cn/zonghexinwen/2022/0704/2188.html



上一篇:海口海胆剧场的起落之思:地标性建筑如何为城
下一篇:城市魅力,光影作画,他专注城市建筑摄影,展

城市建筑投稿 | 城市建筑编辑部| 城市建筑版面费 | 城市建筑论文发表 | 城市建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城市建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