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北京“十大建筑”记录成长,亲历者说:党报是(2)

来源:城市建筑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上世纪80年代评选的建筑带着国门初开的懵懂和稚气,风格开始和国际接轨,反映出北京城逐步走上现代化、国际化发展道路。 如今,中关村示范区正着力

上世纪80年代评选的建筑带着国门初开的懵懂和稚气,风格开始和国际接轨,反映出北京城逐步走上现代化、国际化发展道路。

如今,中关村示范区正着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高精尖产业,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957年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于1958年6月上报中央,大规模建设首都的形势逐渐形成。最终建成的十大工程,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科技、文化实力。

秋日的午后,北海公园静心斋格外舒适惬意。园中虽面积不大,但是殿堂华美,亭榭精巧,怪石争奇,移步异景。这个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二年的小花园被称为北京城最美的园中园。殊不知,它也曾有过一段曲折的过往。

1988年的评选共发行印有选票的报纸80余万份,回收选票22万余张。到了2000年的那次评选,活动共收到选票63万多张,是上一次的近3倍,就此产生上世纪90年代“十大建筑”。参与度的提高,反映了市民对身边建筑和城市面貌的关注。

“北京当代十大建筑”则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获奖的作品有不少是由中外建筑师组成的联合体共同设计,体现了北京开放的胸怀、先进的文化和优秀的设计理念。

在中关村大街南侧,有一座矗立多年的双螺旋雕塑名为“生命”,它既是中关村最具地标意义的城市雕塑,也见证着中关村创新精神的传承。如今,闻名中外的中关村,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创新名片”。它的发展历程,也折射出70多年来首都创新发展的轨迹。

建筑,是城市的记忆和符号。“十大建筑”三次评选,是由《北京日报》参与发起的,首都党报是城市变迁的最好记录者。

曾在北京日报工商部当记者的黄华昌这样回忆42年前的报道:

《北京日报》一路记录中关村的成长——1988年,国务院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基础上,批复建立了“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包括一区五园的“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年,国务院第一个批复建立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这组报道发表后,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重视,指示要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对首都建设方针的指示,顾全大局,克服困难,用实际行动支持首都的园林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央文史研究馆和国务院参事室克服困难,腾出了全部办公用房。1981年11月29日静心斋交还北海公园。1982年5月,静心斋首次向市民开放。

我们根据北海公园和天坛公园的同志反映的材料,编写了两篇读者来信,并且配写了短评,这组稿件于1980年6月10日在《北京日报》头版的显著位置发表。”

上世纪80年代,北京部分公园和古建筑物被占用,实地采访后,北京日报记者编发了读者来信《园中之园“静心斋”不应占为办公室》,并且配写短评《应迅速退还占用的公园绿地、房屋》,刊发在1980年6月10日的《北京日报》头版。

在北京,还有一些地标建筑,虽然不是“十大建筑”,却承载了首都几代人的奋斗历程,见证了北京的飞跃。

北京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一张金名片。北京一直在努力处理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加强对世界遗产和老城的整体保护。

1959年9月25日,《北京日报》1版报道,人民大会堂以空前高速度建成,为北京乃至全国人民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宏伟画卷。而仅用了10个月,总面积达67.3万平方米的十大工程全部完工,为国庆献礼。

改革开放后,北京经济迅速发展,首都“一年一个样”,地标式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京华大地上。北京又陆续诞生3批“十大建筑”,全都是由北京日报社主办发起评选、市民自发投票产生的。

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工体,是北京首批“十大建筑”之一,也是展示中国体育的大舞台。今年年底,改造复建的新工体将重回大众视线,成为北京市民健身娱乐的“后花园”。

改革开放之初,一些科技人员开始走出实验室,在中关村白颐路两侧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公司,生产以元器件为主的电子产品。“不务正业、投机倒把、倒爷滋生地……”一时间各类声音接二连三。1984年9月11日,《北京日报》上发表了《开创中国式硅谷的探索——海淀建设新型经济区的调查》,首次提出这里是中国的硅谷。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网址: http://www.csjzbjb.cn/zonghexinwen/2022/0927/2226.html



上一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吴晨:城市更新
下一篇:百年老建筑遇上“老字号”化身城市新地标

城市建筑投稿 | 城市建筑编辑部| 城市建筑版面费 | 城市建筑论文发表 | 城市建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城市建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