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本·范·伯克尔建筑作品思想初探(4)

来源:城市建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6-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预制模块)构成。基础结构使用的是:铝和镀锌钢、建筑清水混凝土、单涂层钢。上层结构是结构和钢框架;屋面板是钢筋混凝土板;玻璃表皮利用的是

(预制模块)构成。基础结构使用的是:铝和镀锌钢、建筑清水混凝土、单涂层钢。上层结构是结构和钢框架;屋面板是钢筋混凝土板;玻璃表皮利用的是附冷弯玻璃的钢结构幕墙。在施工上,为了实现屋顶和扭转的柱体结构,施工单位放弃了传统的建造材料和方法,使用了更轻的钢材代替混凝土,通过船只建造技术将大厅搭建起来。另外,建筑师还利用了造船的建造方法,以更轻的钢铁来代替了混凝土。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还运用了一系列概念化的结构工具来创造车站的几何形体,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例如,一种叫“V-墙”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使用,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要求的结构网格,并为地下空间提供采光,同时,利用这些元素的营造空间还为地下停车场通向其他空间提供了公共通道。这些建造方法是一种创新,它在过去同样规模的建筑上从未有过。阿纳姆中央车站是一个历经了20年的项目,如此庞杂且周期漫长的项目比其他项目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精力。建筑师不仅仅需要面对当下的环境,还需要对未来经济、技术、政治和社会环境进行评估,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这就体现了本·范·伯克尔对整个建筑设计周期把控的重要性,以及他基于未来设计的设计理念。本·范·伯克尔在这个设计中还意图模糊终端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区别,他将持续的城市景观延续到换乘大厅,并且运用他的非线性设计语言,体现当地的建筑文脉。为了保证各种功能,为人群提供一个舒适空间,他“深度规划”过程的活跃性质,将时间、居住人行迹和设计安排这些元素都融合进了一个高效的整体系统里。阿纳姆中央车站用一个屋顶,将所用功能元素涵盖其中,丰富了阿纳姆城市的景观,形成了它所在城市的主要建筑之一。图3 阿纳姆中央车站室内结语作为一个当代建筑师,本·范·伯克尔对场地的尊重、对人文的关怀、对文化和历史的重视,使得他的设计不同于其他或千篇一律的玻璃盒子,或突兀新奇的建筑,他对建筑中“软”的属性的重视,使他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一定的地域性。非线性数字化设计于他而言,只是一种可以借助的手段而非设计的依据,最主要的建筑形态还是依靠他的调整和选择。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同一个图解元“莫比乌斯环”的形象反复出现,但又不是追求同一种形式,而是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地、功能等要求做出变形。这可以视作他的设计语言标志,抑或是他的“品牌”。本·范·伯克尔在他的设计中,综合考虑城市、文化、环境、人群等因素,利用数字化技术分析设计适应型的建筑物和交通模式,创造了各个真正智能、灵活和健康的城市建筑。图片来源:图1:图2: m-central-station-by-unstudio.htm图3: m-central-station-by-unstudio.htm参考文献:[1]李偲淼,初冬.阿纳姆中央换乘站[J].城市建筑,2016(09):05.[2]冯香梅.建筑师图解思考研究[D].天津大学,2014.[3]彭礼孝,本·范·伯克尔,卡洛琳·博斯.对话UNStudio[J].城市环境设计,2017(12):28[4]黄卿云.本·范·伯克尔[J].城市环境设计,2017,110(06):20-21.[5]本·范·伯克尔,卡洛琳·博斯,安然,王如欣.基于未来的设计——UNStudio 专访[J].城市环境设计,2017(12):28.[6]梁其伟.盖里、哈迪德和UNStudio,三代非线性建筑的语言区别[J].城市环境设计,2010(12):214-215.[7]尚晋.阿纳姆中央枢纽站,阿纳姆,荷兰[J].世界建筑,2018(04):18.[8]Marrten Meuleman, Eva Bloem,Hufton+Crow, 张雨晨.荷兰阿纳姆中央车站换乘大厅[J].城市环境设计,2017(12):28.[9]塞西尔 巴尔蒙德,Ronald Tilleman, Tim Snoek.阿纳姆中央车站[J].城市环境设计,2013(05):18.[10]李健美.格鲁吉亚库塔伊西国际机场[J].城市建筑,2014(02):15.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网址: http://www.csjzbjb.cn/qikandaodu/2020/0630/335.html



上一篇:基于城市建筑集中供热采暖节能技术应用分析
下一篇:城市建筑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分析

城市建筑投稿 | 城市建筑编辑部| 城市建筑版面费 | 城市建筑论文发表 | 城市建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城市建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