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写给城市的稻米书

来源:城市建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赏析】 周华诚: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散文创委会成员。杭州市第九批青年文艺人才。“父亲的水稻田”创始人。在《散文》《江南》《文学报》等各级文学刊物发表作品数十万

【赏析】

周华诚: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散文创委会成员。杭州市第九批青年文艺人才。“父亲的水稻田”创始人。在《散文》《江南》《文学报》等各级文学刊物发表作品数十万字,作品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刊物转载,每年有作品入选散文年选等。个人出版有《流水的盛宴》《草木滋味》《下田:写给城市的稻米书》等十八种,获三毛散文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等奖项。主编“雅活书系”“我们的日常之美书系”“稻田氧气书系”等,推出众多畅销市场的图书。

我看过不少周华诚老师的著作,其中最难忘的当数《下田:写给城市的稻米书》。那么今天借用此书名来写这篇简评想来是自然的,就像稻草与秧的关系。

这篇文章乃至他的其他作品都有一个特点,用干净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真我。读之,像喝了一盏清茶,像手执蒲扇清风拂面。要做到语言的干净其实是不容易的,比如这个题目“秧在空中飞”。换了别人可能是“向空中抛秧”“秧在空中飘”。我们来看第二个,如果把原文题目的“飞”字改为“飘”会怎样?“飘”显得轻浮,那是浮云,是柳絮。而“飞”才能表达秧那份沉甸甸的希望,那扎根土地的淳朴。虽一字之差,意境却截然不同。

秧在空中飞,听起来像一个童话故事,像哈利·波特那骑着扫帚的故事。这其实是一个小型的、闭门的、安静的田间劳作,是一个讲给城市听的童话故事。在这城市化越来越彻底的今天,还有多少大人记得插秧?又有多少同学了解这古朴的农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童话故事!

秧没有束缚地在空中飞,那可成仙女散花了。作者笔下的扎秧与我故乡的手法一致,只是取材上有所区别。在我们老家用稻草捆秧,记得有这一对名联“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

秧在空中飞为什么好看?这样的飞翔大概真是它们一生中离大地最远的时刻。从撒种子到长个子,从青到黄,直到被收割,哪怕是被捆成一束束的稻草也都紧紧地与大地连在一起。人们在空中画出一道完美的抛物线之时,伴随着呼呼声,它在想些什么,会不会有一种眩晕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秧在落地的瞬间,溅起一片水花,那是泥水的欢呼,那是土地对秧苗的欢迎仪式。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熟悉呢?像不像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老师介绍后,你们鼓掌欢迎?

我们习惯了让自己往前跑,但插秧却是一件以退为进的活动。看到他们插秧,我忽然想起曾经那个少年,还真是“兴奋冲动—全情投入—激情消退—渐渐烦躁—生发厌倦—痛苦煎熬—咬牙坚持—心静如水—心生欢喜”的过程。三年级的那个暑假,父亲教我插秧。他的理由可能是为了让我多一份生存的技能,不至于读书不成没饭吃。而我其实是为了好玩,兴奋地抓起一把秧苗学着大人模样后退。我为了得到父亲、路人的夸奖,全身心投入其中,可没多久激情便消耗殆尽,慢慢衍生出烦躁、厌倦。觉得过了很久,我起身,一手抓秧苗一手叉腰,转身往后看,田埂却还远远地在后面发呆,身后还有一大片空白等着插满。就这么起身,面子上总是挂不住的,自己选的路怎么也得走完。于是我只能独自煎熬,咬牙坚持着。每插一棵秧苗,我的腰就传来一阵断裂般的酸痛。可能是痛得麻木了,我开始尝试着忘记身后的彼岸,与其说心静如水,不如说是机械地运行着。一棵一棵,一行一行,直到无路可退,直到我一屁股坐在了田埂上。我站在田埂上骄傲地眺望,原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插完了这一摊,完成了一块属于自己的作品。多年以后回忆,其实最深刻的道理就蕴含其中。不问成绩,埋下头,脚踏实地地做事,当你蓦然回首,竟发现自己已前进了一大截。

“云在青天水在瓶,稻友田间缓缓行。”这是类比,是衬托,是一群与土地为伴的稻友的携手前行。

在约稿的时候,乍看这段演讲目录略显多余。出于礼貌,我征求了作者是否可删的意见。周老师说最好不删。我又仔细品味着,发现这些看似天南地北,毫无关联的目录其实都指向“梦想”和“真我”。

“鸟鸣密集,密不透风,像连绵不断的雨。”周老师采用通感,从侧面描写了乡村环境之美;而“我发现自己是在丛林的帐篷里醒来的”,又从侧面描写了乡居的舒适,如梦一场。那种才六点多钟就被鸟叫和阳光叫醒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一种享受。

最后,周老师发了一条朋友圈,“一棵树……出现在头顶”。这样的一条朋友圈哪怕没有表情也无比生动,哪怕没有配图也是流动的画卷。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网址: http://www.csjzbjb.cn/qikandaodu/2021/0325/1361.html



上一篇: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整合路径的研究以民族传统
下一篇: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分析研究

城市建筑投稿 | 城市建筑编辑部| 城市建筑版面费 | 城市建筑论文发表 | 城市建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城市建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