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建筑时报》独家专访 | 城市更新向前发展的源

来源:城市建筑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由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中设汉禾数字技术发展中心(有限合伙)共同投资成立,前身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

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由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中设汉禾数字技术发展中心(有限合伙)共同投资成立,前身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M设计研究中心。中设数字集合工程建设领域的资深专家以及IT行业的专家,组建国内建筑设计团队+软件开发团队,提供面向政府、设计企业、建设企业的解决方案。

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学院院长张学生


近日,围绕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以及上海出台的《上海城市更新条例》,在上海建筑行业内对城市更新的最新政策展开热烈讨论。期间,记者有幸采访到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学院院长张学生,就城市更新、数字赋能等话题展开对话。

?

问:近日,从中央到地方接连发布关于城市更新的最新政策,您如何看待?

张学生:中设数字也在积极参与城市更新。相对早期的房屋建设,是满足最基本“住”的需求,没考虑到城市管理,而现在城市更新,对房屋的要求有了质的提升,增加了许多应急预案、人员舒适度、家居智能化的要求,同时预防城市中可能发生的火灾、内涝、危险源等灾害,以及解决交通拥堵、局部施工等“城市病”带来的城市运营的考量,以满足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美好生活向往。

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更新建设中,上海的精细化管理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现在不仅增加了IoT城市大脑感知硬件设施投入,还要兼顾市民的工作、生活、通勤等基本需求,为大众提供便利的服务,这些都是城市更新的源动力。

?

问:您认为数字赋能对于城市的更新建设来说有何意义?

张学生:首先,数字赋能可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城市;通过数字化平台能让信息更好地传递出去,使得沟通更加畅通。第二,数字赋能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做出决策,例如城市的区域规划,其中包括幼儿园划分、污水排放监测、地铁线路的规划等等。通过数字化手段能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进行决策,人民群众可以更便捷地使用城市中的基础设施,提升整个城市的服务水平。第三,从安防角度,数字赋能可以及时发现危险源,将城市的状态通过媒体、互联网、信息平台及时传递给每一个人,预防事故的发生。

?

张学生做上海BIM政策的解读

问:最新发布的《上海城市更新条例》中,提到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您认为,中设数字在这方面有何优势?

张学生:首先,城市的数字底座很重要。中设数字有自主研发BIM平台,为国家提供城市中各项基础数据,作为数字化平台里的“国家队”,我们要满足各委办局的基本要求,也要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大范围的场景使用条件。数据需要进行分级,公共信息可以提供给大众,涉及加密数据则保护在圈子内。另外,今年郑州发生内涝,我们也在思考,怎么用技术手段去解决城市灾害的预防与管控,比如是否可以通过IoT感知终端,将数据与城市大脑连通,在发生险情时,可以及时向大众预警。

?

问:中设数字基于BIM技术自主研发的项目管理平台与协同管理平台有许多成功案例,那么在CIM数字城市与数字化建设管理方面是否也有新的尝试?

张学生:住建部在全国有五个CIM试点城市,分别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南京、广州、厦门、雄安新区。中设数字有幸参与了其中三个。现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还处于将城市“数字化”的过程中;未来,我们希望能通过CIM平台满足各委办局的需求。CIM平台可以促进工程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全生命期的一体联动,不断丰富和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数据信息,为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奠定基础。举例来说,大到整个城市,可以对城市交通的车辆进行分辨,满足如消防、公安、城管等需求;小到一个社区,也可以为物业公司提供服务,监测楼宇电梯运行情况。

?

张学生代表中国参加buildingSMART国际专业认证委员会议,与各国分部专家代表共同探讨研究BIM专业人员评价项目的开发以及在各国实施与推进的工作


问:数字赋能更高阶的运用手段是怎么样的,会展现怎样的场景?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网址: http://www.csjzbjb.cn/zonghexinwen/2021/1022/1912.html



上一篇: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汉齐建筑卫宏涛践行绿色发
下一篇:听到的城市,看到的水色:潮湿中前行的水彩建

城市建筑投稿 | 城市建筑编辑部| 城市建筑版面费 | 城市建筑论文发表 | 城市建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城市建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