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城市建筑的呼唤

来源:城市建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城市建筑,包括城市与建筑的关系,本来应当是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都必须高度关注的实践课题。遗憾的是自从二次大战结束后,对城市大规模的改造似乎就没有消停过。时任纽约市及

城市建筑,包括城市与建筑的关系,本来应当是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都必须高度关注的实践课题。遗憾的是自从二次大战结束后,对城市大规模的改造似乎就没有消停过。时任纽约市及长岛等地总规划师的罗伯特·摩西(Robert Moses),成为战后纽约这座现代主义风格城市的缔造者,他常常被人们比作巴黎第二帝国时期的奥斯曼(Baron Haussmann)。摩西,抱有一种以20世纪多种艺术形式对旧城进行更新的梦想:创造出一个不断运动着的系统。旧城更新以消灭城市街道为开端,以彻底改造现实的城市结构为目标。这个系统将城市作为车流的障碍和衰败的街区对待。这种新秩序的建设消灭了千万个城市街区(参见Marshall Berman《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只有少数像格林尼治村(Greenwich village)这样具有历史风貌特征的街区,在受到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及市民社团的强烈抵制后,才在中止快速道路建设计划后得以幸存,如今已被划定为城市的历史地区。

20世纪中期开始的城市更新运动,为了快速交通消灭了旧城的街坊和街巷。如同马歇尔·伯曼(M.Berman)所言“现代性的发展使现代城市本身变得陈旧过时”“城市的人民、图景和制度创造了公路,……由于城市与公路走不到一起,城市就得靠边站”。80年代之后,诸多的中国城市步其后尘,而且,其旧城更新改造的规模和速度都远远超过了欧美城市。

80年代以来,欧美城市已经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当汽车成为城市最大的威胁时,街坊和街巷均将为快速道路所取代。城市建筑,这一具有历史积淀、形态肌理和文化魅力的生活容器也都将随之减少。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旧城更新改造的迅猛清除,让城市变成了人们不再熟悉的家园。开发商则全然不顾可能让居民彼此疏远的后果,更愿意完全通过经济价值来理解所谓的建设成就。然而,城市建筑实体和街巷空间,作为城市活的历史文档、市民的共同记忆和环境美学的形式存在,是形成美好城市的基本要素。而一座好的城市应该是所有人都能安居的地方。阿尔多·罗西(Aldo Ross)认为“城市就像是件艺术作品,是记忆的集合,也是建造物的凝聚”,他一直为那些永恒的累积、城市的肌理和建筑的片断着迷,也通过它们来表达自己的建筑。因而,可以说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的最终职责应当是致力于创造可居住(habitable)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类不仅是能够生存,而且还要能够表达和发扬文化。

美国战后短暂的旧城更新,引发了城市规划由注重形体与功能向强调公众参与的历史性转型,社区单元及环境成为城市生活中日益重要的场所和值得关注的对象。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社会公平性、空间多样性等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关注和体现。但是,在国内的旧城更新改造项目中,当建筑的价值与地价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时,建筑(包括一些还在使用期限内的不那么老旧的建筑)就会被彻底拆除。显然,如何扭转城市的无序开发和野蛮改造,恢复城市适宜的居住、工作和休闲环境,实现真正的转型发展和美好城市建设,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英国建筑理论家彼得·F·史密斯(Peter F. Smith)认为,建筑“价值的标准多半与实用性无关,或几乎无关,否则为什么要保存被毁坏的神庙和城堡呢?作为单体的建筑,以及作为城市形态的建筑,是审美和象征体验的一个巨大来源。这就是不可避免的艺术(unavoidable art)”。在快速发展的30年中,我们完成了超出欧洲城市数十倍的建设量,也通过国际招标和邀请大师设计,制造了无数的前卫风格和先锋实验。而这种“在风格上和经济上的冗余(redundancy)现象,驱使人们有必要讨论‘城市伦理’(urban ethic)的基本问题”(埃蒙·坎尼夫《城市伦理》)。

人人都梦想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而在具体的行为上又没有任何人关心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为美好的未来带来负面影响。拆旧城,毁灭了数代人创造的城市历史文化积淀;造新城,造成了没有人情味的“诸事不便”环境。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确定的“坚固、实用、美观”三原则,恐怕早就没有多少建筑师把它当一回事了。早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主席Sir Alex Gordon就曾呼吁,一个好的建筑应当以“延长使用寿命、提高适应性、降低能耗”(long life, loose fit, low energy)为原则。这也是今天推行城市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一个原则。建筑应当努力达到“长寿命、宽适应、低能耗”的要求。而且,在强调“可持续性”的时代,“美观”(delight)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标准,有时这个标准被那些用眼睛仅仅盯住生态目标的建筑师有意或是无意地忽略了。有些流行生态形式的建筑,在外墙材料和某些部位用上一点环保新技木就以为是绿色建筑了,其实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真正的低碳建筑是有益于城市环境的,其使用和运营也应当是低成本、易维护的,还要能够为居民和使用者带来便利,成为城市的愉悦景观和地方的文化标志。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网址: http://www.csjzbjb.cn/qikandaodu/2021/0204/1189.html



上一篇:简析高层建筑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下一篇:《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区综合服务平台通用技术

城市建筑投稿 | 城市建筑编辑部| 城市建筑版面费 | 城市建筑论文发表 | 城市建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城市建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