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消费主义私人空间及女性救赎蔡东小说的城市叙(3)

来源:城市建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城市私人空间的强调 西美尔在《大都会与城市精神》的开篇就提道:“现代生活最深层次的问题来源于个人在社会压力、传统习惯、外来文化、生活方式

城市私人空间的强调

西美尔在《大都会与城市精神》的开篇就提道:“现代生活最深层次的问题来源于个人在社会压力、传统习惯、外来文化、生活方式面前保持个人的独立与个性的要求。”⑦如何保持个人的独立和个性的要求,私人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城市相对于乡村,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对私人空间的重视与尊重。在蔡东的小说里,有意无意、反复出现了对私人空间的描摹和强调。应该说,拥有与尊重私人空间,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因为它是对个体意识的尊重。但同时,也是对传统乡村伦理的一种埋葬,那种大家庭式的、不分彼此的、远亲不如近邻的文化伦理正在城市中渐渐消失。这里存在着悖论,无法用好与坏的二元价值对立去做价值判断。也许,我们正在丧失一种文明,同时,我们又在建构着一种新的文明。城市对私人空间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城市文明。

在《我想要的一天》中,“高羽也一直保有一个上锁的抽屉”,而作为妻子的麦思,她“像所有老练的妻子一样,视而不见”。如果在乡村,家庭中出现丈夫或者妻子的一个上锁抽屉,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而在城市,这已经是一种可能。在麦思家里住了些日子的王春莉宣称找了房子,终于要搬出去的时候,麦思的表现是:

麦思并未挽留,她早盼着王春莉滚蛋了。春莉每天赖在家里,毁掉了她周五的独处。那样的一天,她不愿跟任何人共享,她需要空间和心理上的绝对的空旷,哪怕有人在房间里关上门不出动静,也是确凿的打扰。

在蔡东的作品中,私人空间显得非常醒目,它时刻强调和提醒着这一空间对于个体存在的重要。《出入》中的林君没有去和妻儿一起出游,是因为他忽然意识到,这两个人,深深地打扰了他的生活。他选择了独自一人短期出家的体验。《木兰辞》中的画家陈江流,在家里,“他一直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这套三居室的房子,一间为卧室,一间是夫妻共用的书房,还有一个小房间,是属于陈江流一个人的”。在学校,“他申请了一间空置的教室作为工作室,一个深思和静坐的住所,一个没有电视、沙发的原始洞穴,远离柴米油盐,告别人间烟火。在这个不现实的空间里,他将如有神助”。虽然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已经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但当陈江流得知妻子要外出学习半年,他可以完全独自占有私人空间的时候,他表现得竟有几丝兴奋。

城市生活中,为什么对私人空间如此神往?《论私人权利》是布兰代斯和沃伦在1890 年发表于《哈佛法律评论》上的文章,特别提出了人所具有的“独处的权利”。它体现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分野,确立了私人空间不受侵犯。失去私人空间的生活无疑是地狱。谈私人空间,我们就不得不引入乡村的概念。在“十七年”文学的乡村小说中,可以看到私人空间的消逝。集体主义进入乡村,所有人都有观察别人的权利,也同时拥有被观察的义务。这就形成了看与被看的统一。在集体主义的生活和劳动中,个体处于透明状态。这反映了个体与国家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关系。这种形势在新时期文学中得到缓解。到了20 世纪90 年代,对私人空间的尊重已经被旗帜鲜明地提出。90 年代,有一部作品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陈染的《私人生活》。《私人生活》表现了对公共空间的敌意与反抗,她的叙事完全是在女性的私人空间展开的。这部诞生于90 年代市场经济刚刚兴起时期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质和重要的隐喻与意义。在此之前,国人的私人空间是一个很难被提及的概念。它应该是与城市化的进程同步进行的,这是一个逐渐生成的空间,而如今,它日渐完善,被急迫需要。

蔡东的都市抒写中,私人空间被反复雕琢与修饰。《净尘山》中的母亲劳玉最终承受不了家庭的重负,面对女儿一次次的减肥失败而婚姻无望和丈夫不食人间烟火的貌合神离,她选择了离家出走,她要去的私人空间就是她心中的“净尘山”。通过女儿的想象,“净尘山”是一个浪漫而诗意的地方:

山上的房子是乳白色的,窗前垂下镂空的米色纱幔,推开窗子,迎着人的是一大片碧绿的湖水,窗边爬满茑萝、丹桂、凌霄、木香、扶芳藤,花枝垂入湖水,湖面上落满花瓣,风从远处吹过来。

劳玉一再叮嘱女儿不要找她,她很好,她住在净尘山。但是,当女儿“打开电脑搜索,不断输入关键词,净尘山、湖水、白房子,然而,她在浩浩荡荡的信息世界里,找不到一个匹配的结果”。原来,母亲所说的净尘山根本就不存在。可是这么多年来,母亲不止一次地幻想,她多想消失掉,哪怕消失一两天也好。可见,母亲对私人空间的渴望已经太久、太强烈了。同时也说明,在没有私人空间的家生活这么多年,她实在疲惫不堪。她心中始终有一个净尘山,那是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是她心灵的住所。这是一个不应与人分享的空间,包括亲人,它只属于个人的心灵。蔡东笔下的私人空间,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也不仅仅是个人主义价值意义上的现代文明观念,而是更关注心灵空间的独立,这是疲惫的神经歇息与漫游的处所,不允许他人的打扰。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网址: http://www.csjzbjb.cn/qikandaodu/2021/0415/1457.html



上一篇:谁为城市代言
下一篇:浅谈城市建筑给排水中节能环保理念及设计思路

城市建筑投稿 | 城市建筑编辑部| 城市建筑版面费 | 城市建筑论文发表 | 城市建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城市建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