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城市马拉松的热追捧与冷思考(2)

来源:城市建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城市马拉松的“冷”思考 3.1、城市马拉松举办演变为跟风“蹭热度” 2014年,国内举办马拉松的城市全年增至55个。然而,在次年申报及审批赛事政策继

3、城市马拉松的“冷”思考

3.1、城市马拉松举办演变为跟风“蹭热度”

2014年,国内举办马拉松的城市全年增至55个。然而,在次年申报及审批赛事政策继续放宽以后,数据再创新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34场。一方面得益于赛事文化内涵与城市倾力打造和追求相一致;另一方面或许在于马拉松赛事带来较高的经济回报率,与各地政府部门积极响应“体育奔小康”而着力打造品牌赛事不谋而合。从下图1的分析中可以得出:过去几年间国内城市马拉松规模爆炸式增长,且热度持续空前。国内知名的“四大赛事”,即北京、上海、大连和厦门的马拉松参赛资格紧俏,呈现一席难求的局面,甚至因此滋生了黄牛倒卖参赛资格、假身份替跑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在这种利欲熏心的刺激下,相关部门非但没有行之有效地办法抑制和杜绝此类现象发生,反将重心投入到争相举办赛事上来,县级市甚至个别乡镇也争先恐后参与进来。与此同时,不禁让人疑惑:当下国内是否真的需要每年1800余场马拉松比赛?

出于跟风“蹭热度”目的而竞相举办赛事或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且并非因为追求马拉松文化的特质与内涵为目的举办赛事,未全盘考虑其价值取向,既未能得到预期的盈利回报和城市正面宣传,又损害了马拉松赛事在城市内外民众心目中良好形象。

图1 2014-2019年全国马拉松赛事举办场次变化概况(单位:场)

3.2、赛事运营水准待提高且内容设计上缺乏休闲体验

总的来说,大多数马拉松举办城市对于赛事的运筹帷幄能力偏低,社会化大发展带来的城市化水平提升迅速,内涵建设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从举办马拉松赛事来看,在单方面追求效益回馈而忽略了许多必要环节的成本支出是不可取的,起码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相耦合。如何降低参赛选手的运动风险、增加更多项目体验、满足不同参赛者的需求是重要环节。例如,赛前宜采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全方位普及马拉松的项目知识和注意事项,给参赛小白和从众心理而报名的选手们理论扫盲;另外,选拔、培训一支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医疗救援队伍必不可少,组建“医疗志愿者服务队”远比政府行为压力下从医院抽调的医疗队伍或短时雇佣关系更可取,地方或周边城市医药卫生相关专业的学生们成为很多城市医疗救援队伍里的靓丽风景线。年轻活力、服务热情给赛事本身加大了宣传力和影响力。常言道“防患于未然”,与其将这支队伍用于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倒不如加强赛前报名选手的初步筛查,以避免源头上带来的隐患。必要时,可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参赛费用里包含意外伤害保险,以最大程度保障生命安全,提高抗意外发生的能力。

如何在千篇一律的城市马拉松比赛中独树一帜,恐怕是今后举办方需要重点思考和筹划的问题。推行“比赛年年有,年年有不同”的理念,或许比满足少数追求运动成绩和赛会奖励的跑者,来得更受众一些。全民健身首要的就是全民参与,除了将赛程从全程拓展为半程、迷你跑等,项目体验方面可融入一些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内容。让原本单纯的跑,仅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参赛者收获健康的同时,加深对城市的好感和来年再相会的夙愿。

3.3、参赛者自我认知及评估能力不足引发运动伤害

马拉松项目得以从奥林匹克竞技场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降低了报名者的运动储备能力和体能要求。对马拉松参与者说,参与马拉松是其追求身心健康、磨砺意志和培养人格的价值诉求。对于政府和主办方而言,尽管强调全民健身、大众参与,但将项目本身的运动特点以及庞大参赛者的安全把控融合起来并非易事。参与马拉松需要一定的运动基础和心理准备,清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比赛的难度。但在实践上,由于缺乏跑步和体育相关专业知识,运动理论和技能实践之间,还是横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更何况有些跑者连项目最基本的理论都似是而非,或者忽视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项目参赛要求之间的差距。比赛时,片面又过分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大大加剧了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当问题发生时,社会民众和媒体总不免将矛头指向马拉松,马拉松赛事本身或受到波及的城市,也因此蒙受了难以甩脱的污点。

4、城市马拉松良性发展策略

4.1、聚力商业开发与赛事价值有机契合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网址: http://www.csjzbjb.cn/qikandaodu/2021/0325/1366.html



上一篇: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转型升级的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少年的你多重空间叙事下的情绪表达

城市建筑投稿 | 城市建筑编辑部| 城市建筑版面费 | 城市建筑论文发表 | 城市建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城市建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