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2)

来源:城市建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美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历史学家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指出:“城市不只是建筑物的集群,它是各种密切相关并经常相互影响的各种功能的复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历史学家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指出:“城市不只是建筑物的集群,它是各种密切相关并经常相互影响的各种功能的复合体——它不单是权利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极(Polarization)。”[4]独特的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磁力线和内在驱动力,也是培养“城市人”的关键因素。

二、文化: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一)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磁力线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曾指出:“人文领域中静态的,非创造性的文化,常常会促进精巧的技术发明与应运;而较富创造性的文化则将其潜能转化为更高、更精细的形式,因而他们的技术发展成品也变得越来越丧失物质形态,体积、重量渐趋减少,设计或机理渐趋简单化。他把这种现象称为“灵妙化(etherialiaztion)”[5]。这种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容器变薄而磁体增强。如果把城市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磁场,真正吸引人的不是高大上的建筑等物质性设施,而是该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后者是城市磁场中的磁力线。文化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不仅因为它能将不同风格的人群联系到一起,使他们在思想方法和精神面貌方面具有了某种一致性,还因为它增强了人们对自己生活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愿意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自觉地维护城市的市容市貌,推动城市的发展。其中,流行文化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源泉,流行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时尚、个性、休闲、奢侈、物质消费以及大众性。在南锣鼓巷,一些手工创意制品店、服饰店较有代表性。比如,由美籍友人江森海开的“创可贴8”文化创意服饰店,销售的服装很有特点,上面印有“闷骚男女”“晕”“囧”等一些网络热词,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目光,他们愿意到这里进行休闲、娱乐、消费,甚至喜欢这里,把这里当做朋友聚会的场所、谈情说爱的港湾。

(二)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从过去的物质层次上升为文化的、精神的和环境的需要。人们的消费理念也随着转变,从过去的吃穿住用转向安(全)享(受)(娱)乐(求)知。较之以前,消费者更注重产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进入了以生活品质“论英雄”的时代。但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发展还遵循传统模式,依靠土地、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来促进城市发展,而忽视了文化在推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致使城市有机体本身的发展也不充分不平衡,难以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城市竞争力,就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城市文化设施的数量和文化创意产品的种类,刺激居民进行文化消费,推动城市形态由“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特里·N·克拉克把这种新型的城市形态形象的比喻为“娱乐机器(entertainmentmachine)”。我国也有专家指出,中国将迎来一个“个性化、多元化、数字化的文化消费时代。文化消费既是硬消费,也是软投资,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新动力。近年来,南锣鼓巷实现了华丽转身,从一个传统的皇城居民生活区变身为极富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特色街区。截止目前,闹锣鼓巷的文化创意店已达一百多家,包括各种文化创意手工工艺品店、酒吧、咖啡馆以及创意服饰店等。

(三)文化是塑造“城市人”的关键因素

法国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房屋只构成镇,市民才构成城。”[6]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所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认为,人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有机体的核心要素,人既是城市生活的主体,也是客体,和其他要素一起构成一座完整的城市,没有人的城市是不存在的,人是特定文化场景中的一道特别的、鲜活的风景线。正如卞之琳的《断章》中所描述的那样:“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那么,人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城市建设的目的和归宿,城市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发展,城市的现代化主要也是人的现代化。从当前城市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我国有些城市的市民素质与城市发展并不协调,市民素质往往滞后于城市的发展水平,甚至成为今后进一步城市化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因此,培养与城市发展进程相一致的“城市人”,是城市平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人”是与“乡村人”相对的概念,“城市人”与“乡村人”最主要的区别就是首创性、独立性、鲜明的自我意识及对自身价值的强烈感觉。要培养现代化的“城市人”,就需要发挥城市的育人功能。怎样发挥城市的育人功能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去影响市民,正如著名建筑史学家彼得·柯林斯曾所说,“在现代建筑充满矛盾的各种理想中,没有一个理想的重要性被证明能超越创造一个有人情味的环境”[7]。二是通过居民有意识的参与消费实践去塑造“城市人”,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候云春的话就是,“文化消费和其他消费不一样,文化消费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8]市民在参与当地文化消费实践的过程中,不管他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进行文化消费,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特定场景中文化的陶冶,使情感得以锻炼和提高,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形成了该城市居民独特的精神气质。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手稿(1957—1958年)》中所说的:“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9]所以,城市是培育人、塑造人的主要场所,人格在这里能得以发挥和提升。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网址: http://www.csjzbjb.cn/qikandaodu/2020/0821/639.html



上一篇:国外停车与治理
下一篇:城事与城市

城市建筑投稿 | 城市建筑编辑部| 城市建筑版面费 | 城市建筑论文发表 | 城市建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城市建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