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来源:城市建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1世纪是一个‘城市时代’,发展城市就是发展世界,世界的命运由城市的命运主宰。关注城市发展就是关注国家命运,关注国家兴衰。”[1]城市城问题如此重要,怎样建设城市就成

“21世纪是一个‘城市时代’,发展城市就是发展世界,世界的命运由城市的命运主宰。关注城市发展就是关注国家命运,关注国家兴衰。”[1]城市城问题如此重要,怎样建设城市就成了当下亟待解答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我国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有些城市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高大上”的建筑,忽视了城市文化建设,使城市发展失衡,失去了“自我”和独特的文化标识,难以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所以,想要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就有必要对城市问题进行哲学思考。

北京是个有巨大吸引力的历史文化名城。雄伟壮丽的长城,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威严绚丽的故宫,巧夺天工、美仑美奂的颐和园、圆明园,秀丽典雅的十三陵,京味十足的帽儿胡同、烟袋斜街、南锣鼓巷等,都令人叹为观止。在笔者眼中,南锣鼓巷更是魅力无穷。它坐落于北京中轴线东侧,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京城全图》时,它才被改称南锣鼓巷。它以其蜿蜒的玉河古道、鱼骨状的胡同街巷格局和四合院传统建筑形态而著称,是最具老北京风情的历史文化街区,但同时也不乏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一个混合型的文化场景。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融,经典与流行在这里碰撞,中西文化在这里融合,极富包容性和吸引力。

南锣鼓巷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北京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和独特的文化氛围。这些建筑因为文化而极富魅力和历史厚重感,文化借助建筑而得以表现自我。建筑和文化共同营造了这里独特的生活氛围,塑造了地道的老北京人。

一、建筑:城市的文化印记

建筑是城市的基本器官。城市是一个巨大的容器,大量的建筑群按照一定的功能定位排列组合,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纵横连贯而又富有变化,共同营造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实体,为生活于其中的市民进行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基本器官。南锣鼓巷主要有五类建筑设施:一是历史文化建筑,包括四合院、寺庙和名人故居;二是纵横交错的胡同和各种类型的商铺;三是公用和私人用房;四是学术和艺术机构,如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话剧院等;五是园林,包括可园、董氏园、尹氏园、王氏园等。这些不同特色、不同时代、不同功用、不同布局的建筑,是构成南锣鼓巷街区场景的物质性实体,是它的基本器官。当然也是南锣鼓巷市民进行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

建筑是城市有机体的记忆。“每一个城市如同一个生命有机体,有血脉、代谢、欲望和性格,自然也会有记忆和遗忘。”[2]记忆使城市有了灵魂,有了特色,有了自己的本质特征;记忆也能连接城市的前世今生及未来,使城市文化得以传承,增添了城市的魅力。美国著名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3]人的记忆通过语言文字和行为来表达,那城市的记忆靠什么诠释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历史文化建筑。它们是城市记忆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城市发展的主要见证者和记录员,记录了城市发展历程中重要事件、传奇经历和文化故事。然而,有记忆就有遗忘。北京也不例外,北京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有些区域过分强调“现代化”的建筑设施,而忽略了历史文化建筑的当代价值,大肆进行改造和拆建,而不是保护和修复,使有些地方逐渐失去了许多珍贵的记忆。所以,当下诸多城市的建设者及居民想要找回自己城市的记忆,找回在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迷失的“自我”。在北京,如果想找寻最具北京风味的记忆,南锣鼓巷应该是首选。它不仅亲历了北京城的变化和发展,而且记住了北京的风土人情,记住了浓浓的京味,烙上了专属于北京的“印记”。当人们漫步于南锣鼓巷这个特定的文化场景中时,它的每一个建筑物不再是完全物质意义上的建筑物,它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像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一样,给你介绍这里的一切,包括这里过去发生的事情、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现如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等,这些建筑物也正是因为留下的记忆才显得更有魅力,更有底蕴。

建筑是一个城市传统文化的时代演绎。一个城市的品格和魅力的塑造,既来自历史进程中的自然积淀,也来自现时代的需要及人的创造与培养。通过一座城市各具特色的、各个时代的建筑,可以看出该城市的发展历程及性格。从表面来看,城市的古建筑和现有的建筑是古朴和现代的结合,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是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传统文化也会显得不合时宜,失去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传统文化现代化,紧密结合时代精神,促进文化创新发展。在北京的诸多景观中,南锣鼓巷最赋有老北京风情,但又不失现代气息。在这里,文化多元化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既有体现传统文化的古玩店,又有新潮的时装店;既有代表北京特色的风味小吃店,又有西式的咖啡店;既有厚重古朴的府邸宅院,又有年轻人青睐的酒吧和电影院。这些不同特色和风格的建筑物聚居在一起,构成了南锣鼓巷趋新趋旧、且中且西的混合型文化场景。它是一种创新,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是经典与流行的碰撞,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网址: http://www.csjzbjb.cn/qikandaodu/2020/0821/639.html



上一篇:国外停车与治理
下一篇:城事与城市

城市建筑投稿 | 城市建筑编辑部| 城市建筑版面费 | 城市建筑论文发表 | 城市建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城市建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